Tuesday, August 7, 2012

科斯托蘭尼的投資心得



股市的波動

股市的波動與其討論各種基本面的因素,還不如歸結到供需平衡。因為股市的邏輯不同於日常生活的邏輯。你永遠無法解釋的清楚為何股市走向與日常邏輯相反。我們不必注意短期的股市走向,那是玩家的世界。

影響股市的driver

不同的因素會在不同的時間影響股市。科斯托蘭尼以他在美國以及歐洲的投資經驗整理出一些觀察:

長期(60 months):

總體經濟、國際情勢、國內情勢、科技發展、環境資源等基本面因素,終將反應在市場上。記住要有耐心,2*2=5-1不要受一時的下跌以及回跌而錯賣。

對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

經融泡沫、外交衝突、產業瓶頸: 負面

國家的和平、政治的穩定、好的國家重大政策: 正面

中期 ( 7~10 months):



貨幣+心理(短期因素)=趨勢。 正向貨幣因素終究會導致正向的心理因素。

匯率、貨幣政策、債券、定存利率

短期(1 month)

投資人心理因素:自信、恐慌、樂觀、悲觀

                                供需決定短期走向,股票多還是傻子多。

金流因素: 履約壓力、還款壓力


心理因素受到股市表現的影響、又回頭影響股市,短期的股市走向無法預測。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這本書講的是股市投資大師安得列科斯托蘭尼的投資經驗談。


作者生平

  柯斯托蘭尼(1906~1999)生長於一個匈牙利的猶太家庭,幼時父親送他到親戚家學習股市投資。在巴黎的證交所學習的這段期間,他養成獨特的金錢觀以及投機觀。(當然猶太人一向都是投機的能手)他依靠自己的判斷力,在二十多歲時便已經在大恐慌的一片恐懼中從股市中大賺。

  柯斯托蘭尼擅長利用自己推論的能力,進行與大眾預期相反的操作,而多次獲利百倍。無論是在經濟大恐慌、二戰結束破敗的德國、或是東西德合併、蘇聯解體等經濟危機中,他的視野總是比其他人更遠,視野也更為宏觀。  
  在二次大戰後,父母親家中資產受到戰火破壞殆盡,所幸科斯托蘭尼的投機本領使他的父母可以在瑞士安享晚年,而也使他比當時戰後的一般人過得更好。這件事情對於科斯托蘭尼的投機致富的道德觀有很大的影響。他以身為投機者為榮。

  

什麼人適合投機?


有錢的人,可以投機                  利用多餘的錢進行投機,投機報酬率可以是兩倍、三倍,
                                                但是最多只能賠100%

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                這裡所謂有錢。不在於他有多少財產,而在資本是否完整無

                                                 缺,有沒有負債。負債投機的結果一定是不好的,投機總是
                                                 有風險,融資一但被迫提前還款,生活將受影響。此外,付          
                                                 債會影響判斷以及決策自由。

根本沒錢的人,必須投機            利用多餘的錢進行投機,投機報酬率可以是兩倍、三倍,
                                                但是最多只能賠100% 。既然生活本來是一無所有,投機是
                                                最好的致富之道。然而每次的投機之前必須深思熟慮,想出  
                                                嚴密的作戰計畫



如何投機?


觀察


有遠見的投機家密切註意各種基本因素,如金融和貸款政策、利率、經濟擴充、國際局勢、貿易收支、經營報告等,不會受到次要的日常新聞影響。同時他也觀察生活周遭的變化趨勢。他制定周密的計劃和策略,根據每天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整。總而言之,投機者有想法,不管正不正確,畢竟是個想法。這是投機家和證券玩家的基本差異。


不受金融有關消息、新聞影響判斷


投機者不去尋找訊息、而是發現訊息。重要的消息,通常是隱藏在字裏行間(生活周遭)的訊息。不要重視企業消息以及財經報告,所有你可以得到的消息其他人都知道了,如此一來,股市早已反應。就算是得到內線消息,也不見得可以獲利。跟著別人買進、賣出,而不自己思考的人只是賭徒,只會淪為莊家和大賭客的祭品。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們的判斷既然是基於既成事實,基本的類推大家都會,而且很容易想到。只有透過豐富的想像力才能發覺其他人尚未發現的資訊,那才是我們可以賺錢的地方。

有耐心才能進入市場


"我把「投機中賺的錢,是痛苦錢。」當成座右銘,先有痛苦,然後才有金錢。開始時出現的總是別的東西,最後才如大家所想那樣。如果投機交易中的各個要素都有效,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但大多數投資者都缺乏對當中發生的狂風暴雨處之泰然的耐心和毅力,他們一看到指數下跌,便立刻驚慌失措,賣掉所有股票。"


"我為證券市場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學公式:2×2=5-1。我用這個公式表示,最終發生的事情都會應驗。二乘以二等於四,是最後結果。不過我們不是直接得到這個結果,而是繞了一圈。" 

運氣

股市極其複雜,沒有人可以真正知道將會發生什麼。這次的勝利不代表下次的勝利,我們要保持謙卑才能必面犯錯。檢視失敗的原因讓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無論勝利或是失敗,我們總會得到什麼,珍惜它,從中學習。








  



Sunday, July 29, 2012

理性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股票的價值就是公司的價值
    巴菲特是世界上投資股市最成功的人,而他的投資方法也很簡單:股票的價值就是公司的價值。當股價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時買進,高於實際價值時賣出,就能獲得穩定的報酬。這樣的投資方法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是實際操作時人們的決策往往受自己的情感以及市場潮流左右。在台灣,成天盯盤、殺進殺出成為股市操作的主流,而因短線操作的興盛伴隨而來的各種分析方法也充斥市面。大部分的人並不瞭解,也不曾試圖瞭解這些方法背後的理論依據以及實際成效,他們採用各種技術分析以及投資方法往往是聽信權威或是一窩蜂趕潮流或是看到一兩個成功案例就輕易採信。

任何買賣必須有清楚的理由
   巴非特的投資法主張任何股票的買賣必須有清楚的理由,而這最終都歸結到公司的真正價值上面。因為股價不論如何波動,它的穩定態必然反應公司價值。從上一段的幾種投資人常有的不理性行為我們可以發現,缺乏自信以及貪婪是影響理性決策的最大因素。因此,有人說在買股票最重要的是個人的修為,貪心的人賺不到錢,傻子才賺得到錢。但是我認為更深層的問題是大眾平常就不依賴自己的理性判斷做決策,而沒有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如果可以理性思考,貪婪以及恐懼根本不會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

短線操作的壞處

   股價短期的走向主要是因為三大法人的進出而決定。而散戶追隨股價走勢而追高賣低。緊盯股價策略能賺到的錢的極大值永遠小於法人,因為法人總是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這樣的方法事倍功半。
    雖然巴菲特很成功,也受到投資人的級大尊重,但是大多數的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實際做法卻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相反。法人擁有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資訊,對於公司的價值遠比散戶清楚。然而法人的專業經理人卻不一定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們會受到
1.公司方針、規範的限制
2.受到投資人要求以主流的技術操作
3.他們受到經濟學理論侷限的也可使得他們沒辦法做出最好的決策

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很少投資機構能向巴菲特的波克夏控股公司一樣,堅守理性投資。而也沒有公司能像波克夏公司一樣在投資上面有如此傲人的報酬率。

理性分析方法

理性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要怎麼做呢?想必大部分的人沒有受過嚴謹的邏輯訓練。以下四個步驟說明我們如何做出理性的決策。透過思考力的訓練,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決策合理與否,只要能夠合理的做出決策,我們也能夠使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以下的方法不僅限於分析公司價值,也可以用在我們生活中其他事物上。









Friday, July 20, 2012

面板業的未來



今天在 NVESTO 的實習請到面板達人來為我們講解面板產業。

面板業主要是在製造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er)。

TFT-LCD 是面板業毛利率比較高的產品,因為它需要比較複雜的製程,因此需要比較高的技術才能達到可以量產的良率。產業界有一種說法,如果LCD做不出來,就會去做太陽能板,因為製程較簡單,需要的資本較小。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大陸目前到處都是太陽能板廠的原因。

目前台灣面板業十分悽慘,有幾個原因

1.台灣技術落後
台灣在LED背光源的技術無法追上韓國(韓國在研究8.5代廠,台灣連三代廠都做不出來。),在顯示器上就比較耗電,厚度也較厚。另外,在顯示畫質上也無法做出APPLE獨家的Retina Displayer,因此目前完全無法接APPLE的單,單子全部流到日韓。Retina Displayer 的面板,一個cell直徑約78 micro meter,但是台灣只能作到150 micro meter,解析度不是市面上最好的話,價格就很差,幾乎沒有利潤。

2.資本密集
  這個產業技術上的技術進步不像積體電路有莫爾定律使得技術不斷突破,維持利潤。主要靠得就是不斷的把廠蓋大,增加產能降低成本,以及蓋新一代廠,製作更大的顯示器。而面板廠的蓋廠成本又很貴,通常建新一代廠要花舊廠的兩倍以上,價格都是以百億為單位。同時,面板機台的折舊很快,每年光是折舊就有百億,導致面板廠賠錢也要做,因為不做賠更多。這樣一個資本密集的產業就是大者恆大。小的廠會先死,大的廠也沒有太多利潤。後來也會因為投入的資本太大,大到不能倒,成為國家問題。台灣目前友達加上奇美電的員工總數約十七萬人,萬一倒閉,受到影響的總人數保守估計也有五十萬人。這兩家公司倒閉的話,台灣失業率至少上升兩個百分點,政治人物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兩家公司倒閉。面板業已經大到不能倒,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3.面板業殺價生態
  面板業在幾家大廠的殺價競爭下,全世界前五大的面板廠SHARP、SAMSUNG、LG、友達、奇美都賠錢。之前SAMSUNG當污點證人,使得五大廠全部因為聯合壟斷價格而被罰總額超過三百億的鉅款。這樣的罰款拖慢了研發進度,對資本最小的台廠最不利,因為相對來講罰款的影響較大,而且問題在於台廠沒有認清事實,官司脫越久越不利,不認罪不但罰得多,商譽損失也大,早點認罪反而受創較小。資本雄厚、又被罰最少的SAMSUNG趁機超前。

4.近期的問題
  日本在災後努力搶單,三家最大的面板廠在政府扶植下成立JAPAN DISPLAY,互相技術支援,他們主攻高階高毛利率的市場,台灣未來接單雪上加霜。韓國雖然目前遙遙領先,但是並沒有放慢研發腳步,台灣與韓國的差距無法拉近,如果不能搶先認證,拿到單的價錢恐怕是六折,五折,完全沒錢賺還要賠錢。中國政府宣佈2013年國產面板佔有率要達到80%,因為中國是目前全世界面板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加上台灣的技術不上不下,中國有急起直追之勢,未來的市場在哪裡,不確定性很高。

台灣發展面板產業到底對不對?

台灣因為有許多的電子產業(通訊、電路等),各種顯示器現在到處充斥,未來也會如此,出於垂直整合的原因,還是需要面板業。

目前台灣的面板業有自己的技術、專利,加上產能還是世界前幾名,依然還有競爭力。不能因為幾季的賠錢就決定退出。儘管有許多不利消息,但是未來會怎樣還很難說。

面板業的技術在未來的生技產業(micro fluid)依然有其潛力,現在下定論還太早。

未來面板的趨勢:

1. size doesn't matter
    行動裝置興起,做大不是趨勢

2. thickness dose matter
   厚度才是重要。 薄度加上觸控會是未來趨勢

3. patent matters
  蘋果用RETINA DISPLAYER以及其他專利綁死面板業的供貨。限定供應廠商不能接其他手機業者的單。HTC因此會大受波及。











Wednesday, July 18, 2012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is Dead?


這篇2010年的文章題目是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is Dead 我不太認同。


User center innovation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至少對於Internet來說。

Internet 可以說本身就是一個user innovation. 當internet還只在幾個大學的研究機構間使用指令來溝通時,它簡直是一片荒土,幾十個 lead user 在這片荒土上耕種,使它漸漸茁壯。(這裡指的網路不是有形的硬體,而是能溝通人群的無形功能)

在 kevin kelly 的書 what technology wants 中的描述,他可以算是網路界的前輩(他宣稱他是全世界第一個透過網路被僱用的人)。他提到網路這個發明與其他innovation的差異:

I discovered something I had not noticed about technology’s before. In addition to technology’s ability to satisfy (and create) desires, and to occasionally save labor, it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I saw online networks connect people with ideas, options, and other people they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met otherwise. Online networks unleashed passions, compounded creativity, amplified generosity.At the very moment that pundits declared the writing was dead, millions began writing online mare than they ever had written before. Exactly when the experts declared people no longer care public affairs, millions began to gather together in large number online.

  網路不是一種歷史上重複性的發明,而是一種突破性的創新。這種創新不是一人一時的發明,而是所有user的共同貢獻。創造、發明、分享、無私本來就是網路文化的本質,它允許企業利用網路營利,但是不幸的是企業反過來控制人們自由使用網路的權力。他們利用網路可以規模化的特性,輕易的作到壟斷。讓我們誤以為user centered innovation 是企業利用網路的特性所提出的新概念。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是企業企圖利用者使用現有產品的習慣,來瞭解市場需求。其想法是使用者最瞭解自己的需求。但是之前研究指出所謂具有商業產值的user innovation通常來自於一種特殊的user,lead user。他們改變現有產品以符合自己的需求的行為展現出旺盛的好奇心、精力以及才能。當企業刻意的想要利用這種user、或是將 lead user的發明轉變成的商品,常常失敗,因為企業無法有效的確保這些人的持續創新,以及創新的品質。另外,刻意研究使用者行為的計畫中,往往沒有找到真正有創造力的lead user,而是普通user,研究這些人的行為不見得能找到有巨大商業價值的創新。

  為了吸引lead user 為公司創新,企業可能會提供產品開發工具給user 使用,但是因為動機的不同,開發工具可能並不符合lead user的需要。公司要的是能夠賺錢的產品,可能忽略創作者的創作欲望、分享欲望,而導致開發工具乏人問津。企業開發出來的tool 因為種種法律保護,限制了lead user的發揮。而且開發出來的東西,通常必須不斷的更新才能滿足lead user對於創造的需求。 Lead user 是使用者裡面的少數,通常創造出來的東西不是為了市場需求,而是個人需求,對於lead user 的創造,企業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去評價,這也是一個問題。
  
   有人說:consumers are horrible in telling you what they liker。有人說:Observeing user behaviour makes us understand their need。這兩種說法把user 假設成是單一性質的個體,但是user裡面事實上各種組成十分複雜,lead user 與 ordinary user 是最簡單的一種劃分。producer-centered innovation 與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的論戰就好像是專家論以及民主論的政體比較,多數人民對國家議題沒有深刻見解以及研究、但是如何得知專家的判斷的確是對人民最好?消費者與人民的類比或許不倫不類,但是我們知道單純的精英治國以及民粹主義都會有其的負面問題,因次多數國家採取一種比較折衷的方式。或許這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user-centered-innovation 不必然與 manufacturer-centered -innovation矛盾。蘋果迷期待別人為他們定義科技,發掘需求,而樂高公司以及電玩公司則讓玩家自己建造自己的模組。一群人喜歡精品,崇拜專家; 一群人習慣創造,以及自己動手。user-centered-innovation應該視產業特性、客戶族群、以及公司定位而使用,而非全面性宣告或是聽信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is trend/dead。

 現在的網路族群多為年輕一代,即所謂的N世代。他們把YouTube, blog, Facebook視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會自己上網看其他網友對事情的評價,並且對於網路上的流言有自己的檢驗之道。他們注重自己,也關心公共事物。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影片上傳,和朋友分享最新動態。網路的互助文化並沒有因為許多私人網站的存在而斷絕。很多的論壇、或是wikipedia,部落格,仍然仰賴網友的無償付出。網路科技降低了user創新的門檻,集結了更多人的想法,也激發更多創意、愛心。在網路領域裡,我認為user-centered innovation is not dead,但是主要還是取決於你做的是什麼生意。



閱讀:

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最早提出 user-centered innovation 概念的書

Can user-centered design help?











Tuesday, July 17, 2012

Elevation Pitch 說服創投


 Elevation Pitch 是一個創業界的術語,意思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可能的投資者進行商業提案簡報。這個用語的來源是因為很創業者需要資金,但是大金主們(或是創投)並沒有時間聽他們這些nobody簡報。因此沒沒無名創業者必須能在這些金主等電梯、搭電梯的時間內說服他們踢一些錢進來。要在這段不超過三分鐘的時間內講清楚自己在做什麼business,然後讓他相信眼前這個陌生人真的會帶給他賺錢的機會並不容易。所以這種演講已經演變成一種思想訓練,不但是為了說服他人,elevation pitch 的練習幫助我們自己釐清什麼是自己的business plan中最重要的。

Elevation pitch 可以檢驗一個點子是否合邏輯,是否可以把龐大複雜的事情整理成有輕重先後的階層架構,能否把握問題的核心重點。Elevation pitch 是一種說話以及邏輯的訓練。可以讓一個人的講話切中問題,減少溝通干擾以及時間浪費。



Elevation pitch 的內容架構大致上像這樣:


I.    Who             Who are you? Your vision?
II.   What            Market needs
III.  Who            Who needs/ Who pays
VI.  How            Your product/ service                  
V.   Why            Why invest you  

通常邏輯會帶領思緒前進,因此一個易懂的演講通常也是一個富有邏輯的演講。
然後可以再進一步對每一點思考。

I   Who             Who are you? your vision?
                        Company name, objective,vision

I.   What            what is the need
                     
                         
II.  Who             Who needs/ Who pays
      How             how big is the market, and how big you share
      How             the potential of the market growth

III.How              Your product/ service
    how               marketing plan
    why               why you are the best solution    
    why               why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invest
    how               how much money you need
    how               how much revenue I gain
    when             when can I get my money back

IV. Why            Why invest you
      who             characteristics of your team members. expertise, experience, personality
      what            what do you have (人脈、技術、決心), what do you pay for this company.    
      who             threats, advantage,  position of your company in the industry


演講很重要的一點是,搞清楚自己的聽眾是誰,對不同的聽眾應該要採取不同的策略。演講的內容也應該要有很大的不同。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





創投給的創業同學們的建議


   最近創業比賽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從一開始的點子發想到最後的成果發表,花了我們十一個組員四個月的時間,也算是有做功課了。但是這段期間我們做出來的商業企劃書真的可以轉變為一家成功的公司藍圖嗎?恐怕還差得遠。但是,我們是一直在進步的。這篇文章列出其中一位評審給這次報告的十九組同學共同的評語的重點。從這些評語,我們應該期許自己能夠學到東西,向我們的夢想更進一步。



1. 這次的BP比較像是學生作業,而不像是一個因為熱情而誕生的結晶。熱情才是唯一最重
    要決定創投投資的關鍵。

2. 選擇和自己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你才會真正瞭解這個問題。

3.很多人在BP中把焦點在產品上,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須說服投資人市場真的
   有這個需求。需求才是BP的重點,而非產品功能。

4.許多第一次創業的人有種想法就是所謂的產品就是有形的東西,而一家好的公司就必須要
   有好的產品,因而花太多力氣在設計產品上。而非去發掘問題的核心。找到問題的核心才
   是最重要的。沒有抓到核心,好的產品不會變成一家成功的公司。

5. 市場準備好了嗎?或許你的產品很好,但是必須考量市場對這個概念的熟悉程度,以及
    使用者有多大的動機改變自己的習慣來使用你的產品。或許你的東西夠好,但是市場還
    沒準備好。這會是一個創業者碰到的最大問題。

6. 產品如何分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上?很多組花了大部分的力氣在建造產品上面,但是如何
    讓產品推銷出去,卻很少著墨。通常你的產品不會好到自己長腳跑到顧客手上,讓他們
   自己捧者鈔票上門,因此去和可能的通路以及行銷管道實際訪談,或許會對真正的市場以
   及問題有實際的瞭解。

7. 有的組認為自己的產品很創新,故沒有市場上既存競爭者。但是市場上沒有這個產品必
    須問自己兩個問題:1.There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at. 2. maybe you are right, but there's lots 
     of substitutes. 



原文:

 評審評語 from 許安德創辦人

To all YEF members:


I decided to write general comments regarding the business plans that I saw because I saw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at were applicable to all. My comments have less to do with the technical aspect of a business plan as most of the plans addressed the basic components. However, I thought there was a great deal of improvement possible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thinking behind starting a venture.


A few thoughts on identifying a problem:


My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plans was that they seemed like a school assignment rather than a work of passion. Having passion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you are solving is very important. I’d say that passion sometimes outweighs the problem itself. In my own experience of fundraising, both as someone seeking investment and providing the funding, I’d say that “passion” has probably been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 that has enabled me to both win investors and also win me over when other entrepreneurs have pitched me ideas.


Having said, this leads to my second point, of picking problems that are solvable by you given your life experiences. I understand that YEF members are students and therefore, young, and have limited life experiences, so I’d suggest that in the future, you should pick problems that you have observed in everyday life or are relevant to your generation because this would be something that you know about.


Is there a need? A lot of the business plans discussed plans for a product. The problem I saw was that the product was feasible but I wasn’t convinc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need for the solution.

First, a good business does not always need to be a product-based company
Second, a good product does not always make for business or financial success
I think many first-time entrepreneurs and especially the mindset in Taiwan is about building a product or something tangible, however I’d say tha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gure out the problem you are solving first and not to fall into a mental trap of needing to build a product.
The hardest thing to overcome in starting a business is “market risk”. If the market is not ready for a product or unwilling to pay for your product or unwilling to alter its behavior to use your product, then you will have a problem.


Lack of discussion on “distribution:” Let’s suppose you do have a winning product already, how do you get the product to the end user? This is actually a critical question but most start-ups don’t think about the issue from the get-go. I would advise teams to talk to potential suppliers & distributors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thinking, e.g. what type of margins they’d expect to move a product and perhaps they will also offer a more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your potential market.


Other Comments:
“There is nothing like our product or service”


Answer:

1) There might be a reason for that

2) What you say may be true, but there might be lots of substitutes


Mark Hsu
 





Thursday, July 5, 2012

三陽(2206)持續上漲



今天繼續追蹤三陽(2206)。

收盤 19.25 開 18.95 高 19.25 低 18.95 成交量 3,189 週轉率 0.36% 換手率 87% 跌1.8%

主要的買方還是從頭到尾不斷拉抬股價的鼎富,共買進1820張,比起昨天的5000張少很多。

在沒有人跟進的情況下,今天的股價小跌,跟隨大盤的走勢。儘管今天鼎富的淨買最大量還是三陽,沒有轉移標的的跡象。但是在氣勢受損的情況下,這時鼎富的拉抬已經觸頂了。預計明天鼎富以及其他券商會一齊大賣。

結論:
掛19.20賣出。


Tuesday, July 3, 2012

三陽(2206)近來大漲

三陽(2206)從六月到七月從16塊漲到19.6塊,漲了20%
這樣一個漲勢到底會不會持續?我們用籌碼面去分析。

首先,我們先看看券商量價差圖。淨買張遠大於淨賣張,但是可以注意到,有兩家股市大戶互相對作。鼎富證券淨買5476張,日盛淨賣2740張。
 19.6塊已經接近今年二月的高價頂峰了。在缺乏基本面支撐下,創歷史新高似乎不合理。所以我會猜測大概漲勢到頂了。那,鼎富是否要開始大賣了呢?我們來看看他現在手上到底有多少張三陽股票。

我們來看看鼎富證券的主力進出。
從2012/6/12開始,我發現鼎富就開始明顯的買進三陽,那時三陽剛剛反彈,進場約在17.7塊。之後就不斷的小量買進,每天四百到六百張的買。直到2012/6/29號突然買進900多張。












2012/7/2買進5000多張
用券商分析圖的區間選擇看2012/6/12到2012/7/3發現鼎富是不斷的買進,圖片紅字顯示這期間三陽已經長了11.7%。而且昨天一次大量買進,可見有大事要發生了。><\\

最後一張圖是2012/6/12~2012/7/3的券商量價差圖,鼎富淨買13345張,日盛在賣,而其他家都是大量買進持有。聲勢一片大好。未來幾天應該會吸引大量跟進,直到某一天大買卻是收黑棒,就是到頂了。

結論:
買進,但是當鼎富一開始轉移標的,全數賣出。

因為鼎富的大量持有,一下子也賣不掉這麼多,所以當鼎富開始轉移標的時(我認為是淨買張最大量不是三陽時,也可以更保守一點,買張小於六百時。),就是大跌的開始。







爆大量?- 第一店(2706)



http://www.168abc.net/_Board/Detail.aspx?Board_sn=3190014


第一店的主要業務為出租商用不動產以及飯店的住房及餐飲業務,其租金收入主要來自位於北市南京西路14號的商用大樓,該大樓係出租給新光三越百貨做為南西店二館。而住房及餐飲收入主要來自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63號的第一大飯店。與其他飯店業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公司租金收入占營收58%,更占80.4%的營業毛利,因此第一店不僅是飯店業,更是商業不動產的出租業者。

公司自1992年之後就不對外募資,因此目前並無銀行債務,每股帳上淨現金高達7.9元,財務體質佳,回顧近七年公司每年EPS均超過1元,即使2008年遭遇金融海嘯,EPS也有1.25元,獲利堪稱穩定。


雖然第一店的不動產資產在台北市中心,價值很高。但是再沒有人炒作的情況下,股價就是不會動。
第一店在1999年股價來到歷史最高點216元,但是在2002年股價在一年間從90掉到17塊,尤其在該年八九月份各跌62%和43%。不知道當年發生什麼事。



7/2 第一店(2706)突然爆大量,元大證券在同一時間點大買大賣九千張,週轉率2.7%。而隔天股價漲4%。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首先依據以下四個步驟,來判斷該股票是否算是爆大量

1.找出公司發行股票的張數
方法:
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概況→公司基本資料→普通股的那個數字,即是公司發行的股數。
特別股欄位的數字要如何計算到公司股本去?我不知道,若有朋友知道,請告訴我。

2.找出董監事持股
方法:公開資訊觀測站→董監股權異動→董監事持股餘額明細資料→最新資料→按下查詢之後,最下方有個「全體董監持股合計」即是公司所有的董監事持有股數。

3.求出在外流通的股數
在外流通股數 = 公司發行的股數 – 董監事持股數
若單日成交量大於在外流通股票的一成,就算爆大量

   
已發行普通股數 333,526,084股     100%
全體董監持股合計  71,336,162股      21.39%
在外流通股數           262,189,922股      78.61%
單日成交量                   9,194,000股      2.74%   不滿足爆大量條件
內部人持股轉讓事前申報表


申報日期  公司名稱  申報人身分 姓名                                預定轉讓方式及股數



101/06/29  第一店 大股東本人   今武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盤後定價交易 9,178,000

所以爆大量是大股東轉讓持股。

轉讓持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個新的大股東到底對這家公司會帶來什麼影響?

結論:
  這一支股票不紅,就算是這樣子異常的爆大量,也沒有炒作的空間。









Sunday, July 1, 2012

評:〈財經專論〉政治決心是解決歐洲危機的關鍵




在2012年底前,歐洲理事會將提出經濟暨貨幣聯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報告,內容包括金融整合架構、預算整合架構、經濟政策整合架構、強化民主的正當性與可信度等四大願景。這消息無疑對狀似復甦遙遙無期的歐元危機注入一隻強心針。


在<政治決心是解決歐洲危機的關鍵>一文中,彭淮南論述為何帳面上負債佔GDP比率、每年財政赤字佔GDP比例、以及經常帳餘額數據皆比美、日兩大經濟體漂亮的歐盟,會陷入今天的困境。


彭總認為原因有三


(1) 缺乏統一的財政監理機制
      歐洲沒有統一的監理機制導致某些國家可以享受強勢歐元代來的好處而不必負責任,放任國家債台高築,而歐盟的主要經濟大國也沒有管道去約束其他國家的財政。缺乏統一的監理機制也妨礙財政移轉,使得歐盟各國無法集中各國之力在災害初期強力介入。


(2) 缺乏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使得銀行倒閉時,存款人的存款能得到理賠。這樣的設計可以穩定經融市場的穩定。歐盟區的銀行因為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在金融體系遭受危機時,容易產生信心危機,也較容易在債信評等上被降級。歐債危機這次就是債務加上評等降級的正向回饋使得災情增大。


(3)缺乏政治上的聯盟
    美國之所以可以快速走過金融風暴,有一個原因就是國會可以快速透過立法來因應問題。 經濟問題不只是貨幣問題,還必須借助就業政策、工資政策、貿易與產業政策的調整,以及非經濟層面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等政治能量的運用,才能保持一個經濟體的健康。事實上,我認為這次的歐元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政政策上的不同調所引起,如果各國沒有辦法就財政政策做出一個一致的協議,未來還是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彭總認為,金融財政治度上的進一步整合還不足以使歐盟高枕無憂,歐盟還必須就勞工的優厚保障以及公營事業的過度膨脹問題做出處理,才能提昇歐盟的競爭力。而長遠看來,歐盟必須在政治上也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